11. 之江的冬天到了,吕猫的第一个绿树红花的冬天。北方的此时,已经满眼衰败,树已不再是那树,花也不再是那花;而南方依然生机盎然。 最近霍小雪的信也越来越频繁,里面的内容吕猫看了有时候不知所云,有时候说她郁闷的不得了,又逃课了;有时候说她看了桥就想跳下去。这个女人真疯了,吕猫就拿起电话来,拨通后,接电话的都是熟悉的河北口音。“雪子,你的电话。”那边有个人跑过来,“喂”,很熟悉的霍小雪的声音。你不是还活者,没有跳下去啊。那边就咯咯笑,吕猫一听到她的笑声就联想到霍小雪笑的时候露着牙齿,她的牙齿参差不齐,像小孩子的乳牙。问她为什么郁闷,她就是不说,只是叫吕猫讲浙大里的有意思的事情。霍小雪听了,连连叹气说我要是也在杭州有多么好啊。 吕猫不知道她为什么郁闷,也就不再回信,有必要联系了就打个电话,霍小雪的信更加让人看了不解起来。 吕猫,萧琼冠,王文涛和高朋云因为有相近的家庭背景,有更多的共同的语言而渐渐形成了一个铁四角的小圈子。有人说,四角还铁什么铁啊,太容易变形了。铁四角后来终于崩溃,但是大一的时候大家还是彼此坦诚相见,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一起上街,上课的时候也是一个人轮流给四个人占座。 占座绝对是体力活,教室门打开的那一刹那,不但要保证已经在门边适当的位置上,还要勇敢的奔向目标,像散财童子那样把手里的一堆本子慷慨的撒到每位课桌上,但那个手忙脚乱的姿势根本不能跟散财童子比。 占座还要起的早,有的教室开门开的早。起床早的人都要得到额外的奖励,把室友们的本子带到教室里去。一个本子,就是占有一个听课最佳位子的通行证。经过长期观察,吕猫认为第三排第四排是最佳的位子,既听的清楚又有前排同学的掩护,可守可攻。列位看官,同意吕猫这个结论的请举手。 吕猫几个还是狂热的逃票一族。 之江座落在鲁智深圆寂,武松出家的六合塔畔,之江的学生完全把它当作了浙大的花园,有同学来杭州玩,六合塔做为浙大的一部分是必须参观的。从下红房到六合塔的小塔林,走山路一刻钟就可以到。但是吕猫他们第一次去居然在山里转了一个上午。逃票是一种风气,没有人认为是不道德*—*,在88上大家认真的记下逃票的经验,画出精确的路线图,热心的指出一些小tip,哪里铁丝网上有漏洞,哪里少了一根栏杆,哪棵树上有一个绿色的油漆斑点是选择岔路口的标记。这种经验成为浙大的文化,大家及时更新着经验并做为浙大的财富代代相传。 逃票像吸毒一样上瘾,吃惯了免费午餐突然要买门票绝对是伤感情的。吕猫们越逃越上瘾,要掏钱才能进的景点一律不care。后来逃虎跑,逃云栖,逃植物园。最ft的是逃云栖,走了一上午的山路,在群山中穿梭,后来出来的时候发现门票才两块钱。 吕猫高三用的一面蛋圆的镜子,带到了杭州,放在八仙桌上自己的位子上,每天早上洗漱完后用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镜子背后贴的那个女生太漂亮,高朋云每次都用吕猫的镜子,每次用完后随手放到自己床上。吕猫洗完头蓬头跑进来,镜子遍寻不着。后来吕猫每天早上梳头都要到高朋云“借”镜子。一天,吕猫小心翼翼的问,“那是我的镜子吗?”“我没有镜子嘛!”得到这样的回答,吕猫想,我现在也没有镜子了,我到哪里rob来一个呢,就到超市花了几块大洋买了一个新镜子,那个镜子就留给高朋云了。吕猫常想起他那面陪他走过高三的蛋圆镜子来。 微积分的作业占据了大一上半年生活的大半,当邵剑老师在黑板上用闭区间写下[1,20]是今天的作业后,同学们都知道已经制订的很多玩的计划已经流产。吕猫的生活就这样被微积分和社团活动充满着,没有找到大学该有的自由,没有个性张扬的空间。转眼圣诞到了,圣诞之后就是考试了,所以吕猫想好好利用这回家前最后的时间,给半年的生活添上一道精彩。 圣诞前夕下午,吕猫坐上去绍兴的列车了。一个人,有完全自由的感觉。 当火车离开杭州的时候,吕猫感到了空气开始变的清新,风景已经不同,这一天多的旅游必定会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 吕猫后来完全喜欢上了这种自己玩的感觉,当收集的到过的地方的地图开始由一两张变成厚厚的一个文件夹时,当每走完杭州的一条街道一个地方,被吕猫用有颜色的笔做上一个标记的时候,吕猫的阅历开始丰富,眼界不再是以前在平原长大的那个土里土气的孩子。祖国的山川不仅仅哺育了吕猫的身体,更强健了吕猫的精神。 火车从东站开出,驶向萧山方向。穿梭在一个山谷里,山谷里火车轨旁边一栋栋跟杭州的时代不协调的低矮的小灰楼,这种每天在火车隆隆声中的生活对吕猫遥远又亲切,遥远在吕猫家附近并没有火车轨,亲切在吕猫回想起电影里的很多熟悉的镜头,从小长在铁路旁玩大的孩子们,晚上听着火车鸣笛在灯下做作业的中学生们,扒上一列货车随车到其他的城市已经长大的阿飞们。。。 穿出山谷,就开上了钱塘江大桥。并不宽阔的江面,火车在上面一驶即过,之江校区近在咫尺,吕猫却看不到,全隐到茂密的树木中去。只有一座钟楼的红色尖顶披着落日的光辉,陪衬着旁边高大的六合塔。一切都是朦胧的红色,一切都是那么美,一切都是那么和平静谧。这幅落日钟楼刻在吕猫大脑的底片上。 到绍兴已经是八点多了,下了火车,绍兴是个小站,车站里黑洞洞静悄悄的,在车站买了一幅地图在昏黄的灯光下却无法看清。 吕猫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了。南方的冬天,夜稍稍有点冷,天空晴朗的可以看到跟家乡一样美丽的星空。 像那时候没有多少钱的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这一夜吕猫打算在网吧度过。可是出了火车站的大街上满是美容院,理发店——为什么?为什么?绍兴当地人理发有这么大的需求?吕猫当时并不知道原委,还以为是绍兴特色拿去给别人讲,被狂bs。 七拐八拐,为了找到一间网吧,吕猫在路上向路边那些戴毡帽的老头们打听着,好不容易找到了。推门进去,里面好暖和。 上了一会儿网,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qq聊天记录删掉,要是自己的qq密码在这里被偷了可不好玩。然后百无聊赖的关掉电脑屏幕,发呆。在这离家千里之外的网吧里突然开始想家,家里带味道的暖气变的亲切起来。那是一个充满着妈妈的絮叨和可口的饭菜,可以为自己避风遮雨,可以晚上理直气壮的推开门的安乐窝,而现在这个网吧,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脚下没有一寸土地属于自己,一个要交钱才能进来的地方,这里没有安全。亲情无价,人情冷暖,一齐涌上吕猫的心头。 那个想着妈妈,整休没有睡好的夜晚,后来吕猫写了一篇英语作文,被英语老师表扬并打了满分,是吕猫英语作文唯一满分的一次。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钟,天才蒙蒙亮,街上连扫大街的都没有出现,吕猫已经背着背包走出了网吧。昨夜没有睡好,但精神却很高涨。毕竟,来到了古越国的中心。 沿着那条宽阔的大马路走着,一边走一边看地图设计着路线。很快,路上行人多起来,一家早餐店也开了,吕猫走了进去。 旧旧的饭桌和长条板凳,吕猫点了一份粥,茶叶蛋和一小碟咸菜。真的好吃,付帐的柜台居然是鲁迅笔下的那个半人多高的,像当铺的柜台那样,很便宜,吕猫没有想到能有这样的机会吃上地道的绍兴小吃,和一个普通的绍兴市民一样,平静的在这爿老店里享受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 绕过经历了上千年沧桑的老城墙,穿过一条门高府深的巷子——吕猫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宅院门,透露着古代的贵族没落后的旧日繁华,在这么高这么宽的门前,吕猫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渺小——很快,吕猫就觉察到自己高估了这座老城的规模,用惯有的估算杭州地图上图上距离来估算绍兴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完全的错误,是自己走的太快?不是,是绍兴太小,从火车站居然很快步行到市中心了,咸亨酒店和鲁迅故居就在眼前了。 咸亨酒店前一尊孔已己的铜像,弓着背等着人们和他留念。时间已近中午,酒店里挤满了人,没有位子,在外面也摆出了桌子,生意真是红火。托鲁迅老人家的福。 三味书屋和鲁迅故居是一张联票。进三味书屋要踏过搭在一条小河上的木板,小河里栓着一条乌篷船。看到这条小河不禁感觉物是人非,鲁迅还在时这里只有河,一条宽宽的大河,鲁迅坐船从家到三味书屋去。如今,大河已经填平修了今天这条柏油马路,河被挤到路边变成了小水沟。 看到了中学课本上那只肥肥的梅花鹿,也看到了百草园,感叹鲁迅家原来真富,现在这么大的一套宅院,有着数不清的配房和大大的花园,又在市中心! 中午在这里稍事停留,下午去了大禹陵。踏上会稽山顶,绍兴小小的城区全在脚下了,这种登高望远的感觉半年前在登窦氏青山的时候有,但是今天更壮阔。纵横的街道在这里看来只是一横一竖。向北边杭州的方向望去,肥沃的水田绵延到尽头,这里孕育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出了数不清的名人,一方水养一方人。 坐在大禹铜像的脚面上,临风思念,看着脚下这一片河山,感慨祖国江山多娇,也觉得自己应该做一番事业,才不愧是这片河山的子孙。 (www.zjush.com) |